角色大世界──日本

19 “因为笨拙”

2010年7月18日

“东京人”、“大阪人”,或“美国人”、“中国人”、“法国人”等来自于群体(东京文化圈、大阪文化圈、美国文化圈等)的角色与“少爷”、“好人”这样来自于个人的角色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对于上节所讲述的这些内容,也许有些读者还尚有一些疑问。

“少爷”角色是指“当事人做的只是‘平平常常’的举动,而对旁边侧观者来说那怎么看都是“少爷”所具有的言行”这样的人物形象;同样道理“好人”角色是指“对当事人而言是‘平平常常’的事情,但他人来看那却是‘好人’的举动”这样的人物印象。

但是,其实这种“平平常常”的举动如果是当事人为了让他人认为自己是“少爷”或“好人”,而暗自地有意图地作出来的也是可以的。不,与其说是可以,倒不如说大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虽然像第3节第18节提到的《细雪》中不幸的人(奥畑和庄吉)那样一旦被人发现就会功亏一篑,但是一般情况下,来自于个人的角色,其实可以说经常都是当事人暗自地有意图地扮演出来的。

那么,有人会有疑问:来自于群体的角色难道也有这种事情的可能吗?有谁会暗自地有意图扮演“东京人”或“大阪人”吗?

对上述的疑问,我可以在这里做出明确的回答,那就是:有。

首先有个前提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确实有的人在自己成长生活的文化圈中所吸收到的一切已牢牢实实地沁入其心肺再难以清除、去哪里都只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例如大阪方言),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大阪人’这一角色形象不会变,也改变不了。这种来自于群体的角色确实与“暗自地有意图地做”是毫无关系的。

但是,生来就是不附风雅刻板的性格,无论怎样也不善与人交往、笨拙,这样与“暗自的意图性”毫无关系的、来自于个人的角色(暂称之为“高仓健”式角色)也是有的。这正与上文的来自于群体的与“暗自地有意图地做”毫无关系的大阪人角色情况是完全相同的。

另外,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大家称赞方言“可爱”时,马上就出现了只说方言(家乡话)的青春偶像,听说是浓重的方言马上就能脱口而出。或者,有些来自外国的电视名人,平时说的是一口流利的日语,但是因为“日语太流利就会变得不受欢迎”,所以,就在电视节目收录时,故意把日语说得很差,扮演日语笨拙滑稽的“外国人”。或是,一些普通的外国人,当遇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就装着一句日语也听不懂。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

但是,如果我们也曾在自己憧憬仰慕的人的面前尽量避免使用家乡话,曾试着让对方觉得这打造出来的“东京人”角色就是本来的自己的话,我们就不应该再笑话他们。可见,来自于群体的角色与“暗自地有意图地做”并不是毫无关系的。

筆者プロフィール

定延 利之先生 ( SADANOBU, Tosiyuki)

神户大学大学院国际文化学研究科教授。文学博士。
专业:语言学、交际学。现在正在进行的课题:《与人物形象相应的音声语法》的研究、《以日语、英语和汉语对照为基础,制定有益于日语音声语言教育的基础资料》。
著作:《Ninchi Gengoron (认知语言论)》(大修馆书店,2000)、《Sasayaku Koibito、Rikimu Repotaa―Kuchi-no-naka-no Bunka (喃喃细语的恋人、用力说话的报告人―口中的文化)》(岩波书店,2005)、《Nihongo Fushigi Zukan (日语不可思议图鉴)》(大修馆书店,2006)、《Bonno-no Bunpo―Taiken-o Katari-tagaru Hitobito-no Yokuboo-ga Nihongo-no Bunpo Shisutemu-o Yusaburu Hanashi (烦恼的语法―人们想谈体验的欲望会动摇日语的语法体系)》(筑摩新书,2008)等等。

最新刊『煩悩の文法』(ちくま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