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大世界──日本

85 指定为一部分的话语角色形象(下)

2011年11月6日

首先,兼复习来做道题吧。

(问题)请阅读以下文章并说明,“我”为什么会像划线部分中那样“在面子上也不能低着头走”呢?

孩子的社会跟狗的社会一样,强者能够让剩余的其他人都听从于自己。自从莊田不在了之后,我就成了老大。我利用大家的顺从尽逞淫威。不过,比起同龄中其他的孩子王来说,自认为我还算是最懂事理的一个。

[中略]

那个时候,西边搬来了以缝箔为副业的一家人。那家名叫富公的儿子转到我们班上来了。他虽有点笨拙,但口齿伶俐,再加上岁数又都比我们大两岁身上有劲儿,马上他就成了班上的老大。然后呢,我不但不能像从前那样耍威风,而且在面子上也不能低着头走,自然而然地我就被排斥在圈外了。

[中勘助《银匙》1913]

(解答例)在这段文章的前半部中所叙述的那样,“我”作为孩子王以“格”高的“目上(Me-ue)”来跟班上的同学们接触。需注意的一点是,这个“目上(Me-ue)”不是形式,而是角色形象。也就是说,“我”是“目上(Me-ue)”的事实,虽可以有改变,但在本质上却不能变。即使比“我”厉害的富公转学过来了,“我”也不能点头哈腰地作为“目下(Me-shita)”来跟富公接触。如果那样做的话,不光是知道我从前“目上”角色那一面的人们(虽然他们能立即察觉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觉得尴尬,就连我自己也会感到非常地羞耻。因此,当着大家的面,“我”难以发动“目下(Me-shita)”角色。

大家意下如何? 中勘助的《银匙》被评为是以孩子的目光来描述孩子世界的作品。问题文的前半部分选自该小说的第43节,后半部分选自第49节。这是100年以前的作品了。来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时代吧,其实孩子的世界也相当复杂,在那里也有很多“体面、面子”的问题。我们以前也提到过(见第23节),这个“面子”当中有关系到角色形象的部分。关于这些,我们似乎并不是在长大成人之后才以社会成员的心得来学到,其实在更早的幼儿时期就有所领悟了。

其实,以前也叙述过像孩子王那样从老大的宝座坠落下来的情节(见第51节第52节的《由“上”到“下”?》)。在一段船上生活中,险些被年轻又美丽的早月叶子夺去老大地位而苦恼的《一个女人》中的田川夫人;还有,只有不出场或者退役但绝对没有降级(即下降“格(调)”)的相扑横纲,这些难道不都跟“在面子上我不能低着头走”的“我”差不多吗?如果是那样的话,与其讨论“田川夫人是高雅的女性,而“我”和横纲不是”这类的“品(格)”和“性别”的值、再或者“田川夫人年老,而“我”还幼小,横纲哪个都不属于”这类关于“年龄”的值、倒不如只考虑“格(调)”的角度来讨论“目上(Me-ue)”和“目下(Me-shita)”。这样的话,岂不更加方便了吗?在上一节中提到的“可以不指定值”的措施,正是由此想法而产生的。

筆者プロフィール

定延 利之先生 ( SADANOBU, Tosiyuki)

神户大学大学院国际文化学研究科教授。文学博士。
专业:语言学、交际学。现在正在进行的课题:《与人物形象相应的音声语法》的研究、《以日语、英语和汉语对照为基础,制定有益于日语音声语言教育的基础资料》。
著作:《Ninchi Gengoron (认知语言论)》(大修馆书店,2000)、《Sasayaku Koibito、Rikimu Repotaa―Kuchi-no-naka-no Bunka (喃喃细语的恋人、用力说话的报告人―口中的文化)》(岩波书店,2005)、《Nihongo Fushigi Zukan (日语不可思议图鉴)》(大修馆书店,2006)、《Bonno-no Bunpo―Taiken-o Katari-tagaru Hitobito-no Yokuboo-ga Nihongo-no Bunpo Shisutemu-o Yusaburu Hanashi (烦恼的语法―人们想谈体验的欲望会动摇日语的语法体系)》(筑摩新书,2008)等等。

最新刊『煩悩の文法』(ちくま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