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我们继续讨论语言与角色形象的结合方式这一话题。
在上节中,我对例如“坊ちゃん(botchan公子哥儿)”这一语言(词)表示非常幼稚的男性角色形象,是角色形象的标签这样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这是语言与角色形象的第一种结合方式(第43节)。便于阐述的需要,这节暂且不谈第二种结合方式,先对第三种结合方式做一下讨论。第三种结合方式是指,像日语的自称词“わし(washi)”是“老人”角色形象的语言一样,“语言可以暗示使用此语言的话者的角色形象”。
在上节的第一种结合方式中,我们看到,语言以外的其他形式(例如动作)也可以直接表示角色形象,成为角色形象的标签。与第一种结合方式相同,在第三种结合方式中,我们其实也能够观察到语言以外的其他形式同角色形象相结合的类似情况。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必须注意的是: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动作。
例如自称词“わし(washi)”,首先“わ(wa)”的发音放低,接着抬高“し(shi)”的发音,即表示自己的“わし(washi)”是由一连串的动作构成的。把语言说成“符号”“表象”,也许很多人认为这已经是定论,但是,语言首先是作为动作、事件而存在这种认识,想来却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说自称词“わし(washi)”是“老人”角色语言是指,首先把“わ(wa)”的发音放低,接着抬高“し(shi)”的发音,用“わし(washi)”来指自己的这一连串动作的行为者是“老人”角色。“语言—角色形象”这第三种结合方式是指“话语动作—话语动作的行为者”这一结合方式,即“动作—动作的行为者”这一结合方式中的动作特化为话语动作。
至此,我们应该可以发现,与第三种结合方式中相类似的(也可以包括在第三种结合方式中)、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暗示角色形象的情况也可以得到观察。
例如,把自己单手从肘部到指尖的前臂竖起不停地在面前左右摆动,这一“单手竖起左右摆动”的动作基本上是“大人”角色特有的否定动作(第32节)。
再比如,双肘伏案双手做成“A”字形这一“双肘伏案双手呈A形姿势”(第34节)的行为者是有权威的“中年男士”角色。
如果要再举一例的话,除了“双肘至前臂竖直双手握拳交替敲打”这一动作以外就再也没有更合适的了。即双手从肘部到手部呈竖直状态以后双手握拳,从肘部到拳部部位交替或是前后做小的摆动,用拳头的下部(小拇指方向)轻轻敲打对方或是假作敲打之状。这是“年轻的女孩子(少女)”角色在做出“哎呀,坏蛋坏蛋坏蛋”这种撒娇式抗议时的绝招。吃了这一绝招的男同胞们乖乖面带微笑,对“少女”百依百顺,啊,让人同情可怜哟~!各位可千万不要大意!这可是可称之为必杀绝招的、可怕的招数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