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丰子《白色巨塔》中出现的人物野村,在佐佐木商店生意兴旺时和店主病逝店里生意不好以后,言谈举止完全不同。但当他被责问“你以前不是总是弯腰搓手,点头哈腰地出入于店门吗?(现在怎么都变了?)”他却像是说“那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你怎么这么说话! 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了不起了! 本来一直是个‘地位低下’的角色形象,现在却这样!”被对方超越的人这样数落对方角色形象的变化。之前,我说过,角色形象,除了开玩笑(玩儿玩儿)以外,如果做了改变就会很不像话让人难以接受。
“那是因为一直承蒙你照顾,所以用‘地位低下’的方式(样式)与你交往。现在已经没有你的照顾了,所以就不需要用‘地位低下’的方式(样式)与你交往了。我只不过是按照情况的变化改变了自己的‘方式(样式)’而已。”超越对方的人想把自己的变化解释为方式(样式)的变化。如果说有一种想法支撑了野村的“满不在乎”的话,那应该就是这个吧。
和上面的人有和上面的人的说话方式,和下面的人有和下面的人的说话方式—确实如此。但是,对上面的人和对下面的人,转换说话方式时,仅仅是方式(样式)的改变还是少见的,其中往往包含着人(角色形象)的改变。
虽说如此,但是对于这种改变能明确地承认多少又是一个微妙的问题。
例如,对于顾客来说,如果认为商方的深鞠躬只不过是在对自己的钱包低头,只不过是在“现在这个人作为顾客要向自己付钱”这一情况意识下做出的动作,就不会有什么愉快之感。作为顾客,希望商方对自己有“作为人的敬意”这样说会有些夸张,但是却很容易期待其中有超越某种情况超越样式的东西。但是,虽说商方做出了一时的谦逊的态度,顾客即使破了产,商方店铺即使关了门,商方却被认定一辈子处于“低下”地位,即使不是野村,也是很难忍受的。
当然,野村在《白色巨塔》中是个反面人物,很难引起我们的共鸣。但是野村的行为原理本身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对于“与日本不同,在欧美,店员与顾客是对等关系……”这种(夸张、美化的)说法持肯定态度的人,对于某些年轻人的“在外面慢跑锻炼身体时,遇到了打工店里的客人,不由得露出微笑说了客套恭维话。不知怎么就和自己有点儿生气! 看看改了跑步路线算了”这样的牢骚稍有同感的人,应该更不会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