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大世界──日本

95 发生在电话里的事情

2012年1月22日

为了能够使大家(不仅仅是普通的人们,还含有不同学问背景的研究者们和同行的人们)理解,“在交流或语言的研究中,有必要采纳角色形象的思想”这个新想法的话,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就在上一节所叙述的那样,我自身认为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施展各种手法展示形形色色的实例,以此来让大家能凭着直觉“意识到”角色形象的必要性。

当然,我的想法还只不过是我的想法罢了。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在开始用“科学性”的手法来显示角色形象的必要性了。例如,モクタリ・明子(Akiko Mokhtari)和ニック・キャンベル(Nick Campbell)的合著论文<人物像に応じた個人内音声バリエーション(Jinbutsuzô-ni ôjita kojin’nai onseê bariêshon, 对应人物像的个人内部语音变化)>[冈田浩树、定延利之编(2010)《可能性としての文化情報リテラシー(Kanôsê-toshite-no bunka jôhô riterashî, 作为可能性的文化情报读取能力)》,ひつじ書房(Hitsuzi Shobo)所收]中,收录了一位说话者跟很多不同的人在电话里对话时发出来的30个语音。论文中报告了使用这些语音来进行的实验。用我的话来简单地解释论文的内容的话,是这样的。

参加实验的人都不认识提供语音的说话者以及她在电话里所对话的对方。实验中对参加实验的人们提出的指示是,“这里有30 个语音。好好听每一个语音,然后将这些根据说话者来分组”。事实上,这30个语音都出自于一个人,本来是无法分组的。但是参加实验的人们却很出色地将30个语音分成了若干组。之后,又通过问卷调查问到,“你认为发出各个组的语音的说话者是什么样的人物呢?”的时候,大家对应每个组分别回答了年龄层及外表都不同的说话者像。最后,告知参加实验的人们,其实这些语音都是一个人的声音时,大家都表现出非常惊讶的样子。

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一个说话者根据对话对方的不同而产生出的说话方式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参加实验的人们的想象”。从相反的角度法来说,即使参加实验的人们大概地知道,“说话者会按照对方的不同来改变说话方式”,但是大家会将这种变化远远地低估于现实水平。参加实验的人们,不,还有我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符合于现实的低估算呢?

这难道不就是因为,我们平常都习惯于作为“好市民”来生活在约定的世界里或者习惯了接受某种想法而导致的吗?现在在我面前说话、行动的你,就是这般的人物,所以我相信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是这样的人物。我不会去想,“现在,在我面前的你是这个感觉,我不在的时候你会是如何的?”。也请你相信我,我就是这样的人。不仅仅是你和我。大家都(至少是我们认识的人都)是在按照各自的人格,“不加修饰”地行动、“不加修饰”地说话。我们习惯了接受这样的想法,对于“只不过就是在表面上没有变化而已,其实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事实上经常有变化”等等的可疑的角色形象的存在,我们何止会去断然否定甚至连想都不会去想。正因为我们是这样活着的(有社会性地生活就是这样的吧),所以不就会毫不犹豫地持有不符合于现实的估算了吧?

说到在电话里的对话,日本的女性(一般是以家庭主妇为主吧)在接打进来的电话时,会发出跟接电话之前判若两人似的清高且一本正经的声音说:“喂,您好。我是○○”。我呢,本来是想利用这种声音的变化来让读者们“意识到”角色形象的想法的必要性,但在事实上还有一些少数的女性相反地用“更低的(稳重的)声音来讲话”,所以也就不能一概地说明什么了。就这样,在这一节中,为了要介绍关于角色形象的“科学性”研究的例子,顺便就用研究伙伴的论文来借花献佛了。

筆者プロフィール

定延 利之先生 ( SADANOBU, Tosiyuki)

神户大学大学院国际文化学研究科教授。文学博士。
专业:语言学、交际学。现在正在进行的课题:《与人物形象相应的音声语法》的研究、《以日语、英语和汉语对照为基础,制定有益于日语音声语言教育的基础资料》。
著作:《Ninchi Gengoron (认知语言论)》(大修馆书店,2000)、《Sasayaku Koibito、Rikimu Repotaa―Kuchi-no-naka-no Bunka (喃喃细语的恋人、用力说话的报告人―口中的文化)》(岩波书店,2005)、《Nihongo Fushigi Zukan (日语不可思议图鉴)》(大修馆书店,2006)、《Bonno-no Bunpo―Taiken-o Katari-tagaru Hitobito-no Yokuboo-ga Nihongo-no Bunpo Shisutemu-o Yusaburu Hanashi (烦恼的语法―人们想谈体验的欲望会动摇日语的语法体系)》(筑摩新书,2008)等等。

最新刊『煩悩の文法』(ちくま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