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几节里,反复提到的是,角色形象如果不能始终如一,就会让人难以接受。
原来不相识的两个人通过几次对话录像熟悉以后,其中的一个完全做起了“老大”角色,说话时用起了对同辈以下才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オレ(ore)”、开口闭口都是带着几分霸道的上对下口气“オレはな(Ore-wa-na (我告诉你!)我……)”,但是他们第一次录像时,这位“老大”在自我介绍时,使用的却是非常客气的第一人称代词“私(watashi)”,并且说话语气也是怯生生的 “あ、あの私、○○です(A、ano watashi、○○-desu 嗯……那个……我……我叫○○)”。而且在对方说话时,总是不断的点头,一幅无可非议的“好人”(角色)形象。不用说其本人,就是看这第一次录像的人也会感到相当难为情吧。
那么,这个人在初次录像时还是“好人”(角色)形象,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成为“老大”(角色)形象了呢?
其实,这个答案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认识后围绕各种各样的话题聊天时,有个人在某瞬间抓住机会,非常自然地使用了随便的口气,或显示了自己丰富的学识、在高谈阔论中,让我们默认了“他比我们强”,从而登上了“老大” 的地位。但是难道我们就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吗?比方说,“(他喜欢逞强)就让他当‘老大’好了,我们做‘好人’,随便表表佩服之意,随声附和附和,那多轻松呀。”这样的想法我们是不是也有过呢?没有反驳、连抬带捧,其成为“老大”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所塑造的角色形象,虽然某种程度上是由我们的人格(性格)决定的,但这并不是全部,还有一些是如上面这样在交往中调整决定的。这就是形象很难自始至终保持不变的最大原因。
据说在小丑魚鱼群之中最大的一只是雌性,其次大的为雄性(其它的小丑鱼都为中性)。雌性死了的话,雄性就变成雌性,然后中性鱼群中最大的那条再成为雄性。在相互之间的比较调整中决定性别。我们的角色形象似乎和小丑魚世界中的“雄性”和“雌性”多少有点儿相似。
几年前,为了收录会话资料,有几次让互不相识的人在一起闲谈并录了像。一个女研究生在观察完这些会话录像后,就轻而易举地说:
“这个女生基本上是‘大姐’形象,另一个基本上也是‘大姐’形象。但在会话刚开始不久,她们俩相互稍微衡量一下后,这位保持了‘大姐’形象,这位变成了‘小妹’形象。”
我听了很吃惊,又重新看了一遍录像,可无论是从声音还是表情都难以分辨。不过对同性来说,这好像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今后还需要再仔细调查调查,但我想持有“老大”这一角色形象的两个人如果相互之间没有调整就真的同席而坐是不好的。这是把“讨厌,形象一样(怎么)啊”作为口头禅的高中女生都知道的事情。
(嗯? 某国的地毯店? 这个下次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