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7节至第72节中,从“品 (格)”、“格 (调)”、“性别”、“年龄”的四个角度论述了话语角色。对此又提出了读者可能会感到的“仅四个角度是否足够”的疑问,并详细地进行了回答(见第73节~)。在这过程中,近来一直提及到的就是“平安贵族”、“欧美人”、“乡下人”、“猫”、“Pyôn人”等的“异人”角色(见第76节、第77节、第78节)。明知又要离开正题,但我还是想再讲一讲“异人”角色,尤其是“关西人”角色。
“关西人”怎么是“异人”了呀!对,这句话(逗哏)很有道理。不过,以谷崎润一郎的《细雪》也列举过的那样(见第15节、第16节、第17节),在这个连载中我们话虽是要观察“日语社会”,但其实只不过是在观察在“日语社会”中占极少一部分的“普通话社会”而已。虽然为时已晚,但还是要对此表示一下歉意,请求宽恕。那个,“江户人”也属于“异人”了(见第78节),所以还请“关西人”们也多多体谅,对不住了。
言归正传,“关西人”虽在关西社会中很平常,但在“普通话社会”中就并不寻常。在那里“关西人”会发出强烈的“异人”臭。从而,也就出现了利用那“异人”臭的假“关西人”。例如,在山本周五郎的《眼の中の砂(Me-no-naka-no suna, 眼中沙)》中出现的某画家。
我的朋友中有个名叫T……的洋画画家。他是秋日会的会员,颇有名气。虽然他的画有点脏还很奇怪,但是卖的却很好。他虽出身于湘南(神奈川县的沿海地带),却能说一口很溜的关西方言。他还说那是“做买卖的诀窍”,“说普通话时,画不好卖,但是用关西方言的话却卖得很好,有时还能卖个相当不错的价钱”。
[山本周五郎《眼の中の砂(Me-no-naka-no suna, 眼中沙)》
(《寝ぼけ署長(Neboke-shochô, 睡迷糊的署长》)](1948)
“哇!这个画家真讨厌,这个画家说的关西方言也真令人厌恶!”,暂且把这个想法搁置一旁(不搁到一旁也可以)吧。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画家在做买卖的局面上所发动的话语角色“关西人”不外乎是很会做生意的商人(买卖人)的角色形象。“说话人在进行某种交际行动时,会启动擅长于这一交际行动的角色形象”,这一“改变角色形象的原则”(第11节),不仅在玩笑的文脉里能观察的到,在更加普遍的事物中也能观察的到。
我在中近东的某国遇到的那位,当买卖不顺利时突然启动“关西人”角色说“そんな冷たいこと、言わんといて(Sonna tsumetai koto, iwantoite, 甭说那么冷淡的话呀)”的卖地毯的人(见第11节),也跟这个情况很相似。不过可笑的事,这位卖地毯的人只在做买卖的时候稍微用了几句关西方言。再加上他那中近东的风貌难以完好地充当关西人(日本人),所以他作为“关西人”角色形象是有破绽的(见第74节)。不过,或许那人反而是在瞄准了这个破绽,故意以噱头来引客人发笑,然后将生意引向好的方向的吧。不知是说计划破产呢,还是说伪装离婚呢,总之,这些盯准了角色形象的破绽的事物都很令人深思。
要说到“关西人”角色的话,那还是要提一下在高桥和已的《悲器》中出现的横井检察官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