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大世界──日本

36 论“役割 (yakuwari 社会角色及作用)” (上)

2010年11月14日

在上节中提到的是,“由于舞台导演挥着鞭子不停驱赶,无奈只得把‘优等生’角色从孩童时代一直演到至今”这种把日常生活看作是演戏的人物的心声。同时,在上节我已经说了这种判断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一种判断,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做出与之相类似的判断, 以“役割 (yakuwari社会角色及作用)”的观点来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人们的例子并不少见,而且“役割 (yakuwari 社会角色及作用)”的内容实质也是多种多样的。判断的正确与否暂且不提,我们先来看看“役割 (yakuwari 社会角色及作用)”。

在论述所谓的社交活动时,山崎正和先生对于以谈话自娱的人们的“役割 (yakuwari 社会角色及作用)”做了以下论述。

“按照每一天的不同,或每时每刻话题的不同,参加者也心照不宣地选择各自的角色来扮演”。东道主自不必说,逗主客双方开心的丑角、故意挑起争论的反面角色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场来完成一台戏。在这里最忌讳的是弄错自己的位置,不能直觉性地把握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的人,就会被抛至戏台之外。”

[山崎正和 《社交する人間—ホモ・ソシアビリス (Syakoo-suru Ningen —Homo Soshiabirisu 社交人类—人・社会性)》2003]

这里提到的“东道主”“小丑”“反面人物”等“役割 (yakuwari 社会角色及作用)”与我提出的“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角色、角色形象)”虽有关联却不是一回事。我所提到的是,例如“もう秋じゃのう (moo aki-ja-noo 已经秋天喽)”这样自言自语时使用终助词(语气词)“のう (noo)”,即使没有和他人对话,也能知道说话人是“老人”角色。

另外,单从对话的场面来看,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山崎先生举的“役割 (yakuwari 社会角色及作用)”是可以随着对话的进展不断变化的,具有运动性的。

当然,我所提出的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角色、角色形象)决不是没有运动性的一面,例如,对方如果是浓重的“大姐”角色,这边也保持一直以来的“大姐”角色是很困难的,以“小妹”角色进行谈话反而更为容易,像这样角色 (虽然不可以改变,但是)因谈话对象不同是有可能悄然改变的,这在第8节中已经叙述过了。被对方浓重的“东京人”角色所吸引 (影响)自己也变成“东京人”角色,或是反而进行排斥变成“大阪人”角色,这也是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角色、角色形象) 的运动性(第15节第16节第17节)。

但是,山崎先生所提到的“役割 (yakuwari 社会角色及作用)”远远比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角色、角色形象)具有运动性,而且是明显可见的。话题一变A马上当着大家的面由“东道主”变成“反面人物”,与此相应B也是当着大家的面马上由“反面人物”变为“小丑”,这种显而易见的运动性,是我提到的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角色、角色形象)所不具有的。

倒不如说,我阐述的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角色、角色形象),除了玩笑 (玩儿玩儿)以外,是“不能按照意图而随意改变的”,至少在表面上是具有静止性的。从根本上说,在考虑语言和交际时,之所以有必要与原有的“说话方式”相区别,导入“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角色、角色形象)”这一概念,正是因为“キャラクタ (character 角色、角色形象)”具有静止性这一性质。(下节再续。)

筆者プロフィール

定延 利之先生 ( SADANOBU, Tosiyuki)

神户大学大学院国际文化学研究科教授。文学博士。
专业:语言学、交际学。现在正在进行的课题:《与人物形象相应的音声语法》的研究、《以日语、英语和汉语对照为基础,制定有益于日语音声语言教育的基础资料》。
著作:《Ninchi Gengoron (认知语言论)》(大修馆书店,2000)、《Sasayaku Koibito、Rikimu Repotaa―Kuchi-no-naka-no Bunka (喃喃细语的恋人、用力说话的报告人―口中的文化)》(岩波书店,2005)、《Nihongo Fushigi Zukan (日语不可思议图鉴)》(大修馆书店,2006)、《Bonno-no Bunpo―Taiken-o Katari-tagaru Hitobito-no Yokuboo-ga Nihongo-no Bunpo Shisutemu-o Yusaburu Hanashi (烦恼的语法―人们想谈体验的欲望会动摇日语的语法体系)》(筑摩新书,2008)等等。

最新刊『煩悩の文法』(ちくま新書)